每次看到这个词,都会有种灵魂的震颤感。
不知道这个词最早是谁说的,但反复出现在了各类的著作中,比如托尔斯泰的。最近我读到这个词时,是来自罗振宇的《逻辑思维》,听说日本北野武有本书,就叫《向死而生》,还有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以及雅斯贝尔斯的《向死而在》。他们都在说生命的奥义,比如他们主张的:“把每天当作最后一天度过”,“以死为尺测量各种得失和价值轻重”,“用直面死的勇气填充生存意志的虚弱”……
在《逻辑思维》一书中提到:埃及所有东西,要不就是金字塔,要不就是神殿,总而言之都是死人住的东西。埃及古代人,就不觉得活着有什么重要的,这乱糟糟的世界有什么可活的。抓紧时间为死后攒点东西,比如现在赞点钱,赶紧找点人给自己做一个木乃伊。攒那笔钱,觉得这事太重要。然后上至法老,下至小民都觉得为死后的世界去营造一个天国。因为那个时间长嘛!这一世活不活就那么回事,可以潦草一点,既然潦草一点,所以当时所有活人的居室、宫殿、建筑物就都没有留下来。
感觉很可笑?我倒是挺震撼的。是啊,人活着的日子才有多长啊!?
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作为“生存者”的态度。我们现在的科学可以预估出人大致可以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