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 直取菩提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若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这里说的是“识自本心”和“见自本性”。我想说的则是心态。这个心态正是最近买金刚菩提手串儿悟到的,或者说是被启发到的。不过就是一串儿手串儿嘛,最早买金刚菩提的时候还是在灵隐寺,那时觉得好看,就买了一串儿,玩了几年闲置在柜中。直到最近同事买了一串,才又开始想起这个玩物。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看了同事的,又看了许多店铺的货,又深入的研究和对比了N家,才发现即便是一串儿金刚菩提的手串儿还是有很多门道的:大金刚、小金刚、各种桩型纹路、梅花、飞碟、南瓜桩、双龙、蜂窝、蛤蟆背……看的越多,研究的越深,才发现一串好的金刚是多么的漂亮,价格也是多么的不菲……

于是就陷入了我自找的烦恼和困惑中。

「至道无难,唯嫌捡择,但莫真爱,洞然明了。」

对啊,这种烦恼就是“选择”,尤其是做了无数的“选择”后,仍然还在“选择”。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就是不甘,这种不甘有经济实力的问题,有抱有“捡漏”心态的问题,有攀比的问题,还有吹毛求疵的问题。导致了自己做了很多,花费了很多,浪费了很多,仍然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大大小小买了5串儿了,从一开始想要25mm尺寸以上的大金刚,到后来买了10mm尺寸的108的小金刚,看同事的漂亮但图便宜又买了13mm手持串儿,当时还劝自己说,有个这样尺寸的就够了,没必要追求更好的,可是到手后又觉得还是再来个15mm的矮桩吧,于是又带着“捡漏”的心态弄了一串儿。。。直到最后收到时,才开始嘲笑自己,哪儿有什么最好的,就是个喜欢罢了。

这就是前面说的“选择”,因为心被蒙蔽了,眼被缭乱了,于是总在做选择,不停的选择。我停了下来,开始欣赏手上已有的物件儿,其实每次对比选择,我都是再尝试去喜欢那个“被选择”的物件儿。

后来我才领悟到,玩金刚真的是心性问题,因为即便是我前面“选择”了的那些“内心觉得不好的”金刚,在盘玩的过程中,我都有心性中的快乐,这种快乐体现在两点上:1、盘刷;2、加配饰。

盘刷其实考研的真是耐心,每天拿个猪鬃刷不停的去刷那几串珠子,让珠子出现“挂瓷”(像瓷器一样发亮)的效果,直至达到“玉化”(像玉一样晶莹剔透),你很难想想一颗大自然的植物的种子,在这样处理后会发生这么奇妙的变化。刷完了还要盘,用手去盘,微微的出汗会导致盘的过程中,这颗种子不断变色,主要是汗的成分导致的,皮脂以及尿素慢慢浸入到珠子的皮层中,逐渐由黄变为深黄直至变红。关键是这事儿你还急不来,得慢慢的刷慢慢的盘……一边折腾着,一边看着电视或者思考一些事情,逐渐收敛心神,看到珠子的变化后颇有成就的会心一笑,这个乐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了。

配饰则是一轮新的“选择”过程,和前面一样,我又是走了许多弯路最后收敛了自己,从玛瑙、象牙果到后来的蜜蜡、绿松石,整个过程让我痴迷的选择来选择去,新一轮的攀比、捡漏、量力而行、嫌弃、吹毛求疵……直至自己收敛自己。看到配饰越大越漂亮协调,那一小块松石越来越晶莹瓷凉,每天不停的摩挲蹂躏……继续快乐了起来。

后来,我知道了,这才是我想要的,就是这个打磨自己心性、耐性的过程,就是这个自我收敛自我克制的过程,就是这种在历尽各种“药”(文玩界说的一种说法)之后可以在文玩市场看到好看的东西走不动路但有把自己劝走的过程,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磨炼,磨炼之后的喜悦简单而扎实,平和而睿智,心静如水。

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朗然,即如如佛。

也许我以后还会又遇到一样让我心动不能牵回的物件儿,那就以后再说吧,至少我知道如何做好准备去迎接这样的心性的磨炼,知道如何在在磨炼中去找到让自己“不动”的那种意念和力,我想这就够了。

直取菩提,这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